沒有大家幫忙,我也幹不了這件事!
20年前的今天,台灣人在劇烈的搖晃中驚醒,每個人都知道地動天搖之後的後果。三天後,我按照既定行程,擔任貿協訪美團的講師,在矽谷、波士頓、芝加哥演講台灣產業現況。科技業的人都知道,當時全球供應鏈跟著台灣連動,甚至有聽眾認為台灣可能一蹶不振。
一週後返台,我遇見當時宏碁集團的財務總管黃少華,我跟黃先生反映了美國的見聞。黃先生說:「欽勇,別光說你看到的,告訴我,你能做些什麼?」。我說,我剛創業,公司鉅額虧損,無力捐助,但可以貢獻腦袋。如果可以的話,給我一個禮拜,我想策劃一個世界級媒體的「地震勘災團」,我對台灣的電子業很有信心,一個禮拜之後讓記者團落地,並實地參訪災區,看看台灣復原的狀況。
黃先生問我這要多少錢?你想找誰?我說,路透社、華爾街日報、CNN、日經、電波新聞、法國電子工業週刊、EE Times等12家家國際頂級財經產業媒體。我們提供商務艙機票、五星級飯店、專業簡報、一週進廠參訪的安排,我想200萬元應該夠了;黃先生二話不說,他說:「你去做,錢的事情我們一起想辦法」。
三天之後,確認有8家來訪,五天之後12家受邀媒體通通回應,將派員來台。確定將有12個媒體來訪之後,我立即打電話給施太太,請她捐助20個渴望園區的房間與會議室。施太太一口應允,兩小時後施振榮先生打電話來,他說人員到齊之後,他在渴望園區的家裡宴請,並親自說明台灣產業復原的狀況。
第一天一大早,我以70多家當時已經上市的電子公司為基礎,幫訪客做簡報。之後,我將12個媒體分成4部車子,每部車子坐了3個不同國家的媒體,盡可能做到讓大家都有「獨家新聞」,唯獨第三天大家同行,一起參訪兩家位於台中災區的顯示器廠誠洲、南投的環隆電器。我親自打電話請求協助,也立即得到正面的回應。
其實當時的參訪廠商,都因為震災而忙得不可開交,挪出時間、人力來幫忙這件事的熱情令人感動。宣明智直接說,你把人帶來;光寶的總執行長陳廣中說,電源供應器的工廠已經搬到大陸了,台灣只剩下一點產能,如果你找不到其他廠商,你可以回頭找我。
由於大家的幫忙,這12個媒體大概參訪了20家公司,也都製作台灣震災復原的專輯。我工作34年,得到大家很多的支持,在台灣艱困的時刻,我們還能以自己的專業知識,結合大家出一份力,921大地震反而是我34年工作中最珍惜的經驗。
我拿出來跟大家分享,一方面感謝當時出錢、出力的朋友們,謝謝當時為這件事加班到半夜的電子時報同事,同時也想跟大家說:「四時有節,人生起伏是生命的常態,我們日常累積的經驗,都是我們在最艱困的時刻面對困難的資產」。